只有回归真实 才能重焕生机
熊东遨

作者简介

熊东遨,别署忆雪堂。1949年生,湖南宁乡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楹联学会、新华诗社、《诗刊》子曰诗社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南诗词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诗词创作和理论研究,已出版《求不是斋诗话》、《古今名联选评》、《诗词医案拾例》等专著三十余种,参与《诗经鉴赏辞典》、《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百年文言》等数十部大型文献辞书的编撰。2015年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称号。
选择这样一个话题来做文章,是因为传统诗词发展到当下,其走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官腔”绑架了。诗词,在许多人手里,成了某些特定口号的代名词。媒体上各种假大空式的“表态”“跟风”作品盛行,直面现实、倾吐真情的作品则难得一见。有之,也限于一些非主流的小范围之内。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凡今秉笔之徒,率尔而言者有矣,斐然成章者有矣。故歌咏、诗赋、碑碣、赞咏之制,往往有虚美者矣,有愧辞者矣。若行于时,则诬善恶而惑当代;若传于后,则混真伪而疑将来。”(《四部丛刊》影宋本《白氏长庆集》卷四十八)此话至今仍具警示意义。
外在的真实面目,内在的真实感情,是构成诗词的基本元素;只有回归真实,才能延续生命。本文将从“真实”这个基点出发,从不同的侧面探索当代诗词如何继承传统、融汇时代、续发正声的问题。
一、生活中处处有诗
生活是诗的源泉,诗人,只要热爱生活,就能随时随地发掘诗材,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来。生活中处处有诗(本文所提“诗”的概念包括词在内,下同),生活中的诗人人可写。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将来还会是这样。先抛一块砖:
江神子·向晩芙蓉楼独坐时值壬辰大端午
(熊东遨)
旧愁都着玉壶收。甚来由,又登楼?醉里推窗,俯看大江流。要与龙标争一席,千载下,有人不?
平生事业剩清游。远寻牛,近呼鸥。水洞云窝,那复计春秋。诗梦恰宜今夜续,杯在手,月当头。
1.诗不必担心古人做尽
“诗不必担心古人做尽,正与饭不必担心古人吃尽类耳。‘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代都有不同诗料、不同语言,此社会发展之必然也。李太白才纵高,焉能写出宇宙寻幽、月宫探秘?静坐忧诗,杞人属也。果真如此,则大家都不必活了。”这是我在《求不是斋诗话》(黄山书社2009年)中说过的一段话,此话只想辩明一个事实,并不针对任何人。不用说远在唐朝的谪仙人李太白写不出“宇宙寻幽、月宫探秘”,即便是当代的大诗人毛泽东,也没法写出“微信”“频聊”“互联网”来。担心前人把诗做尽,完全没有必要。李太白无法梦见的,当代就有人写出来了。
水龙吟·黄昏飞越十八陵
(魏新河)
白云高处生涯,人间万象一低首。翻身北去,日轮居左,月轮居右。一线横陈,对开天地,双襟无钮。便消磨万古,今朝任我,乱星里,悠然走。
放眼世间无物,小尘寰、地衣微皱。就中唯见,百川如网,乱山如豆。千古难移,一青未了,入吾双袖。正苍茫万丈,秦时落照,下昭陵后。
此作一空前人依傍,形式古,内容新,格调高,气象大。全词写高空飞行中所见,真正的前无古人。“一线横陈”“双襟无钮”“地衣微皱”“百川如网”“乱山如豆”等语,气韵生动,形象可感,直可与张宗子“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媲美。作者成此佳篇,固赖其高才,亦赖其飞行生活实践。是之谓得“天”独厚,常人难与相争者。
我也有过一首类似的作品:
中秋后一日自黔返粤夜空机上作
(熊东遨)
直出浮云上,依稀近桂庭。
待将秋水意,说与素娥听。
织锦张天幕,牵牛入画屏。
深宵穿广宇,我亦小行星。
新河是驾驶战斗机,我是搭乘民航机。虽不够“乱星里,悠然走”的气派,但凭着这颗“深宵穿广宇”的“小行星”,也足可令谪仙人在唐朝那边望洋兴叹一回。
有位学员的习作是:
乡 思
早已无深梦,晨光落碧霄。
怨君明月句,引我洞庭潮。
岸柳如相问,乡愁孰可浇?
柴门传电信,未老是溪桥。
第三句“怨”字情绪太激烈,改“怨”为“诵”,自然扣着东坡,精神一振,气象一新。第五句“如相问”不若“犹堪折”,前者两不搭界,后者上下关联。结句大好,惜上句张力不够,无法推将出来;“柴门”“电信”夹杂其中,不古不今,不伦不类,换作“旧游人尽老”,则上下水接云衔,风神立现。改如下:
乡 思
早已无深梦,晨光泻碧霄。
诵公明月句,引我洞庭潮。
岸柳犹堪折,乡愁孰可浇?
旧游人尽老,未老是溪桥。
2.真实是诗词创作的生命
真实是诗词创作的生命。从生活中觅诗,有这样两条基本原则:场景可以虚拟,事实不能虚构;情绪可以夸张,情感不能假设。“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之类的编造,只会徒遗笑柄;同样,“纵做鬼,也幸福”式的卖弄风情,也会令人生厌。不过要和昨天才高喊“四海《通知》遍,文革卷风云。阶级斗争纲举,打倒刘和林”,今天又欢呼“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的无耻嘴脸相比,幸福一下鬼,还真算不了什么。贴上一张“时代精神”的标签,许多人照样认可。题外游言,不再多说;言归正传,领略真情。
浣溪沙·山乡杂拾
(熊东遨)
烈士遗孀李二姑,石河湾里独门居。近来传说有玄虚。
明日听她当众道:那人是我未婚夫。霎时猜测变欢呼。
只要肯把真相告诉大家,就会获得信任。猜疑,只在遮遮掩掩的情况下才会产生。
再看几位学员的诗:
秋 兴
清凉十月中,虚与早春同。
柳老生寒意,雁鸣恋故蓬。
抬头见新月,抚瑟对疏桐。
君唱东流水,吾歌夕照红。
此诗有毛病,也有些味道。“十月中”按说已经不是秋了,作者用的或是新历;作旧体用新历,如同着汉服穿皮鞋,不伦不类。改作“凉生九月中,不与早春同”,道破题目,方为正招。第三句“寒”字与首句“凉”字意近,词费;第四句犯“孤平”,俱应调整。第五句“新月”与“月中”自相矛盾,取景失真了;“新月”者,初月之谓也,作“霜月”始宜。结尾意不足,稍作补充,可以收束。改过以后再来读,秋中之“兴”就会不一样:
秋 兴
凉生九月中,不与早春同。
柳失娇柔态,鸿鸣凛冽风。
其二:
抬头见霜月,抚掌对疏桐。
谁遣枫林醉?西山一抹红。
白头翁自嘲图
一根两根三四根,无赖儿孙数发真。
原上春风吹不尽,西山盗寇莫相侵。
想法虽佳,但表达不到位,缺少自嘲诗应有的谐趣,场景也有失真之嫌。“儿孙”宜作“孙儿”,前者是两辈人,后者专指孙辈。小孙子数白发,才见“天真”,儿子在一边看看就好了,不必亲自动手;事实上也不可能出现两代人同时上前为老翁数白发的情况。末句借老杜,不伦不类。这首诗,话题可以不变,内容则须就医。原作留下十二个字,其余另行补充,重新组合后,作者的本意未改,味道却不可同日而语了。改如下:
白头翁自嘲图
白发非关三两根,孙儿细数太天真。
今朝拔去明朝长,不用春风吹到门。
其三:
山 村
烟花三月植桑麻,近岸山村四五家。
田舍夕阳烟袅起,柴门犬吠守篱笆。
篇中现成词语太多,难见特色,如“烟花三月”、“柴门犬吠”之类。“植桑麻”不确,定要“植”,也不在“三月”,三月已到采桑期,是为失真。次句“近岸”无据,即便不究,亦与上句气不接,是为凑字。“犬吠”须有因,倘无“风雪夜归人”,安有“柴门闻犬吠”?“夕阳烟袅”,犬儿是不会理睬的。作如下改,不惟回归了真实,而且横生了趣味:
山 村
春风输绿到桑麻,掩映山村四五家。
未识何方佳客至,数声犬吠出篱笆。
二、人人都有做诗的资格
写诗不是谁的专利。诗人不分地位,不分性别;无论贵族草民、青丝白首,一旦被称作“诗人”,就只有创作水平的高低,没有身份地位的贵贱和年龄性别的差异。然而写诗容易,写好诗却很难,须要做足功夫才有可能出精品。
1.诗从传统中来,多读、读懂而后始有
诗从传统中来,才是正途。怎么来?很简单,就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要多读、读懂。读得懂前人的诗,才提得高自己的诗。试举两例请大家看看。
宫 词
(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首诗字面很通俗,似乎一眼就能看明白。我要问的是:诗中的“深宫二十年”,能否改作“三十年”或者“四十年”呢?如果不能,理由何在?
我读过一首《纪念建国六十周年》的诗,其中有一句是“风雨征程六十年”。这是典型的抽象化、概念化。不要以为“六十年”扣住了建国,如果将数字改为“七十年”“八十年”“九十年”“一百年”,用于建党、建军、建政等任何一个套得上的纪念日,照样能扣住,有意义吗?
数字也有个性,不能任意变着用;譬如“深宫二十年”。题曰“宫词”,顾名思义,是写宫女的词。古代秀女入宫,年龄在十六至十八岁之间。在深宫待二十年,便是三十七八岁,对于女性来说,这是一个尴尬的年龄段。青春期已过,更年期未来,生理机能犹盛;然而人老珠黄,漫说皇帝不可能再留意,即便放出宫去,也难以找到幸福的机会了;何况这种囚禁生活,还远远看不到尽头。只有在如此绝望的情况下,才会有“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的情绪失控。何满子,传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歌手,因事获罪于君,临刑进此曲以赎死,曲调悲愤,使“苍天白日黯然失色”。老宫人闻其声而泪落,这是感同身受,触到了痛处!这种情绪,入宫十年的时候不会如此强烈;因为二十多岁的女性,毕竟还有优势在,仍具竞争力。“深宫三十年”也不成,接近半百的人,天癸已尽或将尽,生理上已经没有多少感觉了;要一位临近或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再撕肝裂肺般地“双泪落君前”,不说“一声何满子”,便是十声百声也难以起作用了。深宫四十年、五十年会怎么样?“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那时她们已经完全成了看客,正漫不经心地奚落着从前的主子,乐还乐不过来呢,哪还有闲心为他人落泪?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改变了二十年,就失去了真实。
再看一首诗: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此诗前三句用不着作更多解释,无非是在说天气如何如何好,游兴如何如何高,风光如何如何美。关键是对“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个结尾,要怎么理解才到位。
仅仅把它看成一幅“鸟鸣山更幽”的图画,显然是不够的;我敢肯定,它的重点,在于向人们透露大自然的一派生机,至于怎么透露的,这就需要动动脑子。
过去有人在欣赏这句诗时,不是觉得归途中黄鹂添声不可索解,便是牵强附会,说什么“黄鹂也解人意,故多鸣以迓归客”。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宋诗鉴赏辞典》,对此也是含糊其辞,只说“这‘不减’与‘添得’的对照,既暗示了往返期间季节的推移变化,也细微地表达出旅人归途中的喜悦”。
诗人设置的那个“添”字,已经为解答这一疑难提供了线索。只要联系全诗的时令、气候、绿阴以及往返的时间差等条件认真想一想,就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是又一窝小黄鹂出世了!新“添得”的这“四五声”吱呀吱呀,不正是小鸟争食的声音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就是从这些刚出壳的小鸟儿嘴里透露出来的。
2.学会“洗牌”“站队”
做诗,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说复杂,是因为它有太多的讲究,什么 “比兴”“神思”“妙悟”“性灵”“神韵”“境界”……万类千门,玄之又玄,妙之又妙,全面掌握它们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说简单,是因为中国诗都由汉字组成,屈、陶、李、杜、苏、辛用过的,我们可以照用不误。关键是必须学会“洗牌”“站队”。这里所说的“洗牌”,不是玩扑克搓麻将;“站队”,不是充仪仗做晨操;而是指诗词创作过程中对汉字的挑选以及排列组合等综合手段的运用。常用汉字只有几千个,古往今来的所有好诗,都是从这些汉字中“洗”出来、“站”成的。“洗”是募丁,“站”是结阵;相对于前者,后者尤为关键。因为字挑出来了,如果队站得不好,照样难以成诗或难以成好诗。同样的十个字站成一排,“怜新雨后竹,爱夕阳时山”不是诗句;颠倒一下字序,变成“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就是好诗句。“我亦添薪火,班门学众贤”不是诗句,搬一下家,变成“我亦班门弄,添薪助众贤”就有几分诗的面目了。只要能将所选汉字排列组合好,使每个字都处于最佳位置,诗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下面来做一些实验。
实验一,减肥输血。
春 望
二月暖阳斜倚枝,长天远望几相思。
青匀山麓松摇画,黄驻柳绦风纵诗。
半岭浮云一岭梦,一江清水半江痴。
春光迷眼谁人看,兰棹空回雁可知?
这首七律,是一位网络写手作的。乍看有几分模样,细读则似是而非。这些半通不通的句子,说它是诗,只怕你也不肯。不过,只要我们不把它当作诗看,而是当成一堆文字看,按顺序从中挑出“二”“月”“暖”“远”“思”“青”“匀”“画”“黄”“风”“云”“梦”“江”“半”“春”“谁”“回”“知”十八个适用的字,重新排列组合一下,另行补个“动作”,一首标准五绝就出来了。这种从原作中先挑出大头,再行小补的重组方法,可以称之为“减肥输血”法。减了肥不一定就成“美女”,但至少会比原先好看:
二月风回暖,江云动远思。
青黄匀作画,春半梦谁知?
实验二,变性瘦身。
临江仙·梦里仙音
浅饮三更斟露冷,风摇半榻竹凉。疏菊有泪探芸窗。霜凝孤影淡,唯有握笺香。
欲上九天长进酒,蟾宫焦尾幽扬。嫦娥飞袖桂花香。关山千里月,怜我照前堂。
此作同样出自网络写手。你看他“笺香”而后又“桂花香”,一韵两叶,“香”过了头都没有发觉,可见其粗心大意到了何等地步。虽不成词,但仍可依照前例,从中挑选出“饮”“三”“更”“露”“冷”“风”“摇”“半”“榻”“凉”“有”“泪”“芸”“窗”“影”“香”“上”“飞”“桂”“花”二十个字来,重新打扮打扮,便可瘦身成一首五绝。只是变词为诗,类于变性,所以题目要换,作《秋夜》就很好:
露饮三更冷,风摇半榻凉。
桂花香有泪,飞影上芸窗。
实验三,手术美容。
临江仙·游武夷山
晓雨乍飞峦隐色,翠青摇落苍杉,忽闻初霁小桥边。天游之字起,逶迤入云端。
眺尽空蒙犹透碧,大王玉女流连,神游九曲竞思还。飞溪盘黛岫,一折一层天。
这首词和前面一首是同一作者。篇中虽仍有不尽如人意处,如诗味多于词味,行文略显拖沓等,但整体较前一首为佳。尤其是“飞溪盘黛岫,一折一层天”一结,意象飞动,语感大佳。得此一结支撑,前面该精简的精简,该充实的充实,该合并的合并,通过美容手术,可变出一首蛮有味道的五律:
游武夷山
晓雨添峦色,青摇碧落间。
路延之字顶,人立小桥边。
登眺空蒙透,情怀玉女牵。
飞溪盘黛岫,一折一层天。
实验四,浴火重生。
春 耕
新雨已停郊外好,雄鸡阵阵太阳升。
井桃微笑薄烟绕,河柳轻拂黄鸟鸣。
老汉扶犁知水冷,黄牛有力奋蹄轻。
铁铧掀我心田梦,当晚敲诗到五更。
此作罗列了不少物事,却未找到诗的感觉。只末二句有些意思,冲着这点意思,可从前六句中拈出“雨”和“犁”“老汉”“黄牛”,另行剪接拼装,翻造出一首颇为别致的绝句来。我在《求不是斋诗话》中曾经说过:“即事、咏物,宜取其一点而深掘之,切忌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求全则易失之薄,一两石灰,焉能白楼房一栋?与其淡饮百杯,不若浓尝一盏。”浴火之后,八句诗虽然只剩下一半,但通盘活了。请看:
春 耕
父老吆牛破垄青,一犁残雨带残星。
非农我亦知春计,自把诗田仔细耕。
(转自《九州诗词》(2015年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