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入门知识(为土默特学校的孩子们讲诗词)
祁牧多
一、诗歌的特点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天上的市街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银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
定能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921年10月24日
同是写牛郎织女的故事。视点不同,立意不同。《迢迢牵牛星》一诗以写织女在织机前的表现为主,终日不能织出一匹,而“泣涕零如雨”,银河清浅,可望而不可见,无异于远隔天涯;对着盈盈一水,有口难言,有情难诉,悲情跃然纸上。
《鹊桥仙》一词写七夕相会。“纤云弄巧”写织女丝织如云彩多姿多彩,技艺高超,烘托其美丽、智慧。“飞星传恨”写牛郎,夏末秋初,牵牛星特别明亮,与织女星距离也似乎最接近,故有渡河相会之说。“迢迢暗度”既有牛女境况幽独,悄然登程之状;也有不辞遥远,急于相聚之意。秋风白露之时的相逢,远胜人间凡夫俗子的酒肉征逐和寻欢作乐!这是无比珍贵的恩爱!“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怎么忍心去看鹊桥上的归路呢?作者笔锋一转,写道如果双方爱情忠贞不渝,那又何必在乎朝朝暮暮聚在一起呢?道理很对,但牛女毕竟一年相会只此几天,朝思暮盼完全在情理之中。这是不得已的聊以自慰,融入多少无奈,多少苦恨甚至怨愤啊!因此更令人哀怜不尽。这是悲喜交加,情感更为复杂的。
《天上的市街》带有明显的浪漫色彩。由街灯想到明星,由明星想到街灯,由“灯”和“星”把人间和天上绾合起来。然后,着手于天街的珍奇,特别是牛女的行动,银河“浅浅”,他们“骑着牛儿来往”,流星一串,“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再走”。完全体现自由自在的生活,传达出一种情不自禁的欣喜。在上世纪祖国为专制和黑暗所笼罩的时代,作者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和渴望,本身就意味着强烈的抗争精神。
其共同点是:
(一)丰富的联想,超拔的想象。“迢迢牵牛星”由牵牛星和织女星联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鹊桥仙》由七夕联想到牛女相会;《天上的市街》由街灯和星星联想到牛女的活动情景。想象都是想落天外,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二)浓郁的感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悲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悲喜交加之情;“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无比喜悦之情。
(三)鲜明的节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四)和谐的韵律。见偶数句画下线尾字。
(五)凝练的语言。重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使诗变得朴质、清丽、更加趣味盎然。炼字:“弄”、“传”、“暗”、“忍”。反复:“好像”、“无数”、“定然”、“我想”,情感的循环往复,缠绵不舍,尽在其中。
二、诗词的形式要素
(一) 声韵
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即平声,上、去、入为仄声。现代汉语无入声,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
古体诗,即古代的自由诗。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押古韵。韵字不一定在句尾,可以换韵、平韵和仄韵可以互转。其中柏梁体可句句押韵。总之,比较自由。
如《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近体诗的押韵为双句押韵,单句除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其他句不押韵。即绝句第二、第四句的尾字,律诗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的尾字都必须押韵。而且一韵到底,一律是押平声韵。
近体诗,用“平水韵”自有它的道理,否则它不会流传千年至今不绝。用中华新韵也有它的好处,就是和普通话一致,与时代合拍。非要强行一律,恐怕因噎废食,不免怡人笑柄。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居易《钱塘江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东湖行不尽,绿杨影里白沙堤。
词的押韵比诗韵宽,有押平韵、押仄韵、平仄韵转换押、通押、交错押几种方式。词韵实际上是对平水韵的整合和变通。填词可以按照戈载的《词林正韵》,也可以按照《中华新韵》。
(二) 近体诗的平仄
绝句每首四句,每句有固定字数:五绝为五字,七绝为七字。每个字,特别是五绝句中的第二、第四字,七绝句中的第二、第四、第六字都有规定的平仄声调,律诗每首八句,每句字数一样不可增减:五律为五字,七律为七字。每个字一样有平仄规定,处于偶数位置上的字必须该平则平,该仄则仄。如下所示,“平”表平声字,“仄”表仄声字,下加“—”表可平可仄,尾字加长方框的表韵脚,“|”表节奏。
绝句和律诗有正格和偏格之分。分述如次:
五绝
正格(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偏格(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规律: 除韵脚为单字外,其他字,无论平仄均连续二字以上,但不超过三字;上下对位字平仄互换)
七绝
正格(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不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偏格(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不入韵,则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规律:七绝每句减开头两字,则为五绝的不同形式,同理,五绝加两字,则成七绝的不同形式;但必须注意平声双字前加仄声二字,仄声双字前,则加平声二字。)
五律
正格(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偏格(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规律:在五律定式前每句分别加两个字,遇仄声的两个字加平声字,遇平声的两个字加仄声字,则成七律定式;同样,七律定式前每句减去两个字,则为五律定式。同时,截取五律的前四句或后四句的定式,则为五绝的不同定式;而五律只是五绝句律的以次一次性重复。)
七律
正格(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不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偏格(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不入韵,则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规律:有一种七律正格平起式,可以分解出四种七绝:截取前四句为七绝平起首句入韵式;截取后四句为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截取中间四句为仄起首句不入韵式;把首句与第二句对调,然后与第五句、第六句组合,则为仄起首句入韵式。这样记住一个定式(如白居易《钱塘江春行》格式),就可推出其他三个定式。五律也完全适应这种分析(《钱塘江春行》格式,每句减去前两字的平平或仄仄,分别为仄起首句入韵式、仄起首句不入韵式、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起首句入韵式。而四种七绝或五绝格式依次作一次性重复,则又有七律、五律的四种相应形式。于是,五七绝、五七律共有的16种样式全部得以呈现。这是十分便捷的识记和运用方法。)
具体分解如下:
正格(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式各句分别减前二字位的“平平”或“仄仄”,则为五律偏格仄起平收式。
分别组合,则有四种五绝格式。
前四句组合
(1) 五绝
偏格(仄起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西鄙人《哥舒歌》
中四句组合
(2)五绝
正格(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堂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后四句组合
(3)五绝
正格(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一二句对调,与五六句组合
(4)五绝
偏格(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
—王涯《闺人赠远》
(注意:以上四式各自依次重复一遍,即为相应的五律四种格式)
正格(平起式)
七律
正格(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七律正格平起式,分解、变通则有四种七绝格式。
前四句组合
(1) 七绝
正格(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下江陵》
(所谓“一三五不论”,则出现“三平脚”或“孤平”,所以某种情况下,“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平仄还必须论。)
中四句组合
(2)七绝
偏格(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后四句组合
(3)七绝
偏格(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一二句对调,与五六句组合
(4)七绝
正格(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注意:以上四式各自依次重复一遍,则为相应的四种七律格式。)
五律和七律每首八句,两句称为一联。其中,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一联之内,出句(上句)与对句(下句)相应位置的字,平仄相对,即上句为平,下句必为仄;而上句为仄,下句必为平。特别是偶数位的字,必须如此,此为“对”。两联之间,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相应位置上的字,则平仄基本相同,特别是偶数位上的字,尤其是这样,这就是“粘”。“失对”和“失粘”是近体诗的大忌。
(三)词的平仄
词也讲平仄,不同词牌有不同的平仄。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如: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
王观 李之仪
水是眼波横, 中仄中中平 我住长江头,
山是眉峰聚。 中仄平平仄 君住长江尾。
欲问行人去哪边? 中仄平平中中中 日日思君不见君,
眉眼盈盈处。 中仄平平仄 共饮长江水。
才始送春归, 中仄中中平 此水几时休,
又送君归去。 中仄平平仄 此恨何时已。
若到江南赶上春, 中仄平平中中中 只愿君心似我心,
千万和春住。 中仄平平仄。 定不负相思意。
(四)对仗
对仗就是使用对偶的辞格,造成上下句相应位置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词义相反和相关,平仄相谐,结构一致的两个对应为一体的句式,给人对称、整齐、互补之美。古体诗有对仗,只是不大严格。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词性不一定一致,对位字平仄允许相同。
五律和七律中间两联讲究对仗。比古体诗严格得多。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颔联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与颈联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词的对仗也不少。如两句对:“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十分严整;“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上下句同位置上有重字“是”、“住”、“长江”出现,而存在平对平、仄对仄情况,就显得宽泛了。这也表现出相对的灵活度。至于曲作里,对仗的花样更多,有两句对(合璧对)、隔句对(扇对)、三句对(鼎足对)、四句对(连璧对)等,兹不赘述。